3起事故因未安裝可燃氣體報警器造成
最近,相繼發生3起涉及危化品的較大事故,造成20人死亡、13人受傷。3起事故中有哪些共性和不同?類似事故又該如何預防?原來這3家企業沒有安裝可燃氣體報警器,導致可燃氣體泄漏,當空氣中的可燃氣體達到一定濃度,遇到明火就會發生爆炸。
根據調查組和有關專家的現場調查和錄像審查,初步確定蘭考“11.3”爆炸事故是由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丙烷的泄漏和積累造成的,操作人員打開和關閉配電箱時引爆;平陰的“11.12”爆炸事故是由氣相封閉式瀝青蓄水池引起的。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明火后發生嚴重爆炸。
威海達鴻貿易有限公司專業研發生產和銷售可燃氣體報警器,可燃氣體探測器和可燃氣體檢測儀,主要提供工業氣體檢測領域的傳感設備與解決方案,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物聯網傳感器產品供應商,詳情請聯系:0631-3792029,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雖然三次事故的性質,發生條件和爆炸性介質不同,但三種事故中丙烷氣,氣化松弛氣和瀝青煙都是可燃氣體的共同特征是能夠有效地聚集在相對空間中。當它們到達臨界點或遇到火花時點燃并引爆。
德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師劉樹武介紹,丙烷比空氣重,可以在較低的水平上擴散到相當遠的距離。與空氣混合會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果不及時排除,當丙烷氣體聚集到一定濃度時,當它接觸氧化劑并遇到火源時會點燃并重新燃燒;如果大量泄漏聚集在一起,很容易造成災難性的爆炸事故。
“丙烷是一種高風險物質。在工業生產中,應特別注意生產安全和丙烷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山東恒源石化有限公司負責丙烷生產的技術人員指出,根據“11.3”事故通知,企業未安裝可燃氣體報警器,未采取有效監測和預防措施,導致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泄漏和積累丙烷,表明企業對氣體介質沒有正確的認識。 。
南京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副教授劉俊華說,瀝青組分非常復雜,由數百甚至數千種化合物組成。它在室溫下為黑色固體,在209攝氏度下揮發更多煙氣。當溫度達到250并且煙霧濃度達到10%時,爆炸的風險最大。然而,由于其與普通可燃氣體和粉塵爆炸的爆炸機制不同,在生產實踐中往往得不到認可和重視。